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频道 > 文化 > >> 内容页

廊坊市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 让非遗产品“活”起来

2022-09-16 09:41:09 来源:廊坊都市报

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

让非遗产品“活”起来

非遗生产性保护工程不仅是文化工程,还是富民产业。近年来,我市从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园区、推动非遗企业股权上市等方面入手,促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融合发展。支持非遗企业申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全市非遗文化企业上档升级。

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10家、市级34家,“京东景泰蓝”“大城红木家具”“永清冀派核雕”等非遗项目,通过成功申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得到了迅速发展。着力打造了大城红木文化产业园、大厂景泰蓝文化产业园、永清核雕文创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园区,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增添新动力。大厂、永清先后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景泰蓝之乡”“中国核雕之乡”称号。

同时,积极推动非遗企业股权上市,解决“融资难”问题,拓展更多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2015年,大厂回族自治县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登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创廊坊市非遗企业融资新模式。多次举办非遗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培训会,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发展注入资本活力。未来,我市还将陆续有非遗企业完成股权上市。

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

让非遗根基“强”起来

深入挖掘“非遗+旅游+资源”,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品质,对廊坊之美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吸引更多京津冀游客前来体验游玩。

推进“非遗美食+旅游”,提升旅游消费。三河小熏鸡、大厂肥牛、薛家窝头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味道”,成为京津冀地区经典美食;燕南春、迎春、五美酒等地方酒也让游客感受到廊坊人的好客热情。

推进“民宿+非遗”,提升居住体验。我市各地民宿均结合本地非遗资源摆放非遗文创产品,环境幽雅,为游客营造了温馨舒适的休息场所。

推进“非遗+特色文创产品”,提升购物体验。开发、做优、培育非遗文创产品和农副产品、土特产、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纪念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廊坊礼物”,打造“京津乐道、绿色廊坊”旅游品牌,旅游吸引力特色鲜明。推出“洼淀文化休闲游”“运河通航联动游”等8条特色旅游线路,其中涉及到非遗体验基地、非遗美食、非遗文创产品的线路6条。

推进“中医药+生态”,提升康养体验。以新绎七修书院、中医李氏正骨等非遗资源为依托,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积极打造新绎七修酒店、彦清中医正骨医院医技体验基地、固安来康郡康乐景区等一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开发新的旅游体验项目,加强“非遗+旅游+资源”融合发展。(记者 张泰源)

分享到: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01-2013 www.977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时尚网 版权所有

联系方式:954 29 18 82 @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   未经吉中国时尚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依法必究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合作伙伴 |